每次穿上“机械腿”站起来时,下肢瘫痪的66岁退伍军人钟兴明腰挺得笔直,他表情严肃,缓缓迈开腿,像是在部队里走正步。
“以前根本想不到,自己还能有站起来的一天,现在看外界的角度和感受都不一样了。”钟兴明激动地对记者说。1979年,他在部队修建防御工事时,不幸被倒塌的建筑砸伤下肢,成为一级伤残军人,此后40多年,他出行只能坐在轮椅和三轮车上。
钟兴明借助截瘫助行外骨骼机器人走路。新华社记者 高健钧 摄
让钟兴明站起来的这个“机械腿”是截瘫助行外骨骼机器人,由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研发制造。2020年,该校与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建立示范基地,率先开展相关技术在残疾人身上的示范应用。
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前夕,记者在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看到,4名伤残老兵在使用该装置进行训练,借助截瘫助行外骨骼机器人,残障人士可以起坐、行走、上下楼梯和上下坡。该项目研发团队负责人、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程洪介绍,该装置有两个版本,截瘫患者在初期训练时,使用有人工辅助的“安全支架”版,等到完全适应其运行模式后,就可独自使用“拐杖”版。
截瘫助行外骨骼机器人的背部细节。新华社记者 高健钧 摄
“这个设备包括拟人化自然步态合成、步态参数自适应学习、多传感融合自然交互、复杂环境感知等核心技术,是典型的集生、机、电一体的人工智能混合体。”程洪说,该产品技术为自主研发,申报了130余项专利。
截瘫助行外骨骼机器人的腿部细节。新华社记者 高健钧 摄
近年来,程洪和团队突破了一系列穿戴者和外骨骼系统的物理交互建模技术难题,帮助数百位截瘫患者实现重新站立、行走的愿望。今年举行的2021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开幕式上,残障人士穿戴截瘫助行外骨骼机器人进行了站立行走。
程洪表示,科技创新还会推动相关技术实现更多突破,现在中心正在研发更轻便、更易操作的机器人,未来会造福更多的残疾患者,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重新拥抱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