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去年新增1961个专业点、31种新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从专业类型上看,新增本科专业中,热门的专业毫无意外包括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
建设机器人相关专业,正如20年前建设计算机与互联网专业一样,正成为教育新风口。
5年前,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成功进入人们的视野,据当时同时出炉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统计,我国机器人的产业供求比例为1:10,工业机器人产业人才缺口在300万左右,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450万。这促使众多高校响应国家政策,争相开设相关专业。
截至2021年,据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数据,全国共计301所高校成功申报“机器人工程”专业,另有215所本科院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171所高职院校开设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大批中职院校开设服务机器人装调与维护专业。可以说,我国“机器人工程”专业教育工作稳步推进。
如此多的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同时社会上通过培训诞生一大批专业技能人才,未来招生和就业方面的竞争必然将不可避免产生。那么高校机器人人才的竞争力到底体现在哪?
当前,最早一批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已经面临毕业,据机器人大讲堂了解,这些学生除了少数一部分选择继续升学,另一部分则已经去到一些高新企业工作。目前,人工智能、机器人相关企业非常乐意接收高校人才,其中,软件硬件基础扎实且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尤其受到企业欢迎。
而另一个不同于互联网行业的改变也已经出现。
原先机器人专业的人才缺口主要集中在三类企业:机器人制造厂商、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和机器人应用企业。但从最新择业方向而言,汽车、3C、锂电、半导体等行业企业的机器人研发与应用岗位也成为这些专业学生的新选择。
这种就业情况意味着哪些改变?未来高校在机器人专业上,到底要培育出什么样的人才,能够更好保证毕业学生未来3-5年的强大专业竞争力?高校又该如何提高专业的地位和综合实力?
▍机器人就业新趋势明显,品牌决策增多
面向社会更长远的重大需求开展教育工作,这是保证学以致用学有所成的良好方法。
当前,社会各行业有两个显著的需求趋势。
首先是随着工业互联网连续5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超2000个,同时目前,机器人行业已经从原先单一的工业机器人门类,逐渐扩展到协作机器人、物流机器人、服务机器人行业、特种机器人等多个门类,机器人的专业领域正在扩大。
其次,因为涉及电子电气、快递物流行业、机械精加工及制造、IC装备、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国防军工、食品生产、医药、医疗器械等众多行业,当前机器人学科交叉和专业跨领域工作特性已经较为明显。
这导致机器人的需求持续加强,不仅汽车、半导体、锂电等制造业下游企业纷纷应用各类机器人,服务行业、农业等领域也诞生了非常多的创新创业公司,这些新兴领域也对于相关机器人工程师提出了更多岗位需求。
根据2021年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来看,多行业智能制造领域“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等职业排位上升,缺工程度持续加大。
而进一步了解这些企业对机器人教育所培养人才的要求,我们发现,由于机器人从研发端到应用端,是一个很长的链条,不同环节的技术性工作差异较大。可以粗略地将其分为研发人员、集成工程师和操作人员三类。
一般而言,研发人员的专业分工最明确,包括机械、硬件、软件、算法等专业。又分别面向本体、伺服、控制、视觉等不同方向。一般来说,机器人公司在招聘要求中,对研发人员的学历水平、理论实践能力的要求均较高,参与研发的方向较为明确。
集成工程师负责有效利用机器人和各类配套设备,为下游客户提供解决方案,需要参与产线上机器人工作站的开发、安装调试、技术支持,一般是最了解下游企业和工艺的技术人员。集成工程师岗位对应用经验的要求比较高,相比起机器人学书本理论,更多需要实践能力和创新性。
操作人员主要负责使用机器人完成各类生产活动,或者进行机器人售前、售后支持等工作。往往是制造应用企业需求的机器人调试维护,操作编程等综合素质较强的技术人才。
对高校来说,在机器人专业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培养研发、集成还是操作人员,不可避免需要学生掌握各类型主流品牌机器人的安装、应用、维护、调试、故障排除,智能操作、系统集成等技术,协作机器人作为一种更能适应未来产线的新型机器人,已经成为许多高校发展机器人教育工作的重点。
但因为高校毕业生从学校掌握书本知识到进入企业熟练开展工作,往往还有很长的距离。除了需要了解具体企业的机器人操作手册和工艺应用手册,还需要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技能。一位出色的工业机器人工程师需要丰富的工科知识,还需要有娴熟的操作技能,这就使得相较而言对各型号尤其是主流厂商机器人型号更为熟悉的人才,未来将在企业竞争中更具优势。这导致在目前节卡等主流品牌厂商的机器人也已经成为高校进行教学或者研发工作的新选择。
▍新的热点趋势
作为教学和研发的工具,机器人大讲堂了解到,高校之所以选择节卡等协作机器人厂商的机器人不仅与品牌知名度相关,也和目前的几大热点趋势及问题关联颇多。
首先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专业门槛高、更新迭代速度快,这给高校设立相关专业带来不小的挑战。
正如前文提到的,想要从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研究,对于学历的要求往往高于本科,从事类似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业的研究,甚至需要博士及以上学历。这就导致高校对于机器人硬件的采购,不仅需要保证品牌在技术上有至少3-5年的开发价值,更是需要较强的软硬件开放性和行业兼容性。节卡协作机器人凭借稳定品牌性以及简单易学的开发特性,受到了非常多高校的欢迎。
其次则是高校对于人才就业面的考虑为了提升本科毕业生未来就业的选择面,这就需要教学计划制定紧跟时代热点。
例如考虑到未来人工智能快速在各行各业落地应用,相应的专业也都纷纷加入了AI+相关内容,又例如考虑到未来新零售、新商业的模式快速发展,则使得高校在机器人采购上,也更多倾向于考虑例如节卡机器人等在外观、结构上有类似特性的通用性产品。
再就是由于许多高校在近几年开设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专业,但其师资储备依然在逐步积累中,难以与传统热门专业相媲美,课程开设、培养模式等方方面面也在摸索之中。
这导致学校在机器人采购中,往往需要考虑如何实现体系化建设,因此对机器人生态、机器人培训等方面也有着更为综合的考量。
凭借品牌可靠,产品编程更简单,开发选择更多样、更多元,生态更为开放,机型性价比更高等优势,类似节卡等协作机器人品牌能够成功脱颖而出成为高校采购的新选择也并不让人意外。
以节卡的MiniCobo协作机器人为例,该机器人采用全球先进的一体化智能驱动模组设计,具有轻盈小巧、灵活度高、安装方便、操作简单直观,低噪音等特点,它在实现轻量化设计的同时,性能也非常优越,有效负载能达到1kg,工作半径576.3mm,另外,还提供丰富的二次开发接口为客户更多场景需求提供不同的自动化选择。
由于具备极高的灵活度、便携性等产品特征,节卡MiniCobo协作机器人不仅可用于高校教育编程学习等项目,同时,节卡 MiniCobo协作机器人也展现出特别适合消费、服务、教育、新零售等领域的一面,以节卡机器人为核心形成的新商业无人咖啡吧、奶茶店等项目频频亮相,这也成为高校采购此类产品的重要原因。
▍合作开启教育新篇章
除了面对高校学生的机器人教育外,就全社会而言,中小学生机器人编程、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与能力的培养也将成为趋势。
在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下,机器人教育已经越来越被政府及社会各界重视。尤其双减政策发布后,偏重于素质教育的机器人教育细分领域成为了新的热门。
从计算机到机器人,随着编程逐渐转为基础学科,机器人已经成为当下社会重要的创新教育平台,机器人不仅是一个极佳的科学研究平台,也蕴含了丰富的科学价值,围绕机器人的技术、产品、设计等最新探索,正在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
从得到大多数教育机构已经使用的节卡品牌来看,其机器人就很好满足了这些要求。
凭借图形化编程、拖拽示教等技术,节卡机器人能够很好地充当平台的角色,使学生更轻易掌握机器人开发和使用技巧,全面综合地了解现代工业设计、机械、电子、传感器等技术,协作机器人能够轻易与人交互的特性,也为人机交互等软件、算法的开发打下了基础。
节卡机器人还发现,通过机器人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习惯。为此,节卡也与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联合成立了两个创新中心,产教融合作为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也有望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共同推进高质量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
目前,节卡机器人目前也正通过“节小苗计划”等方式,深度培养着机器人行业人才,为全社会下阶段的机器人普及做着贡献。通过建设节卡学院、企业培训体系、人才体系,节卡柔性智能机器人已经被证明非常适配于实验室研究、职校教育、K12教育等,综合助力教育行业再进一步。
▍结语与未来
随着政府大力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我国智能制造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示范园区等基本建成,重点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逐步覆盖,中大型企业必然先一步迈入数字化制造阶段,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则逐步迈入数字网络化制造阶段。
机器人作为占据智能制造业半壁江山皇冠顶端的明珠,同时也是作为聚合多种前沿技术的新物种,必然也将步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全社会对于机器人高端人才的需求会进一步加剧,这也必然直接影响下一阶段各高校教育的方向,提前布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专业的高校正抢占着下一个类似互联网的人才风口。
如何通过全社会的机器人教育,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实现弯道超车,不能仅仅只是教育企业挂上“空招牌”的一次“蹭热点”,或许需要更长远的“百年大计”。而在此之前,加大机器人等科技教育设施建设,则已经成为如布局计算机一样,体现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点工程。
注:文章及图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